月车队垫后,中间是一家是返乡的仕宦人家。
今晚吏部的队伍果如杜乔所言稳定下来,这里少有几个县令,在长安不值钱,但落在外头也是体面人物。
祝明月一直没搞清楚吏部到底选了多少人,每出出进进的人太多,晚间杜乔过来时顺道问出来。
杜乔:“此次择官一共选了十二人。”
祝明月:“汾阴只一县,文城一郡四县。”
手指头在桌面上反复敲击,县属有品级的官员四人,县令、主簿、县丞、县尉,除县令外,三佐官中少一到两个由本地人出任。
到州郡这一级,司曹僚佐队伍更加庞大,郡守长史司马算国家中级官员,不可能像这般被吏部随意拨弄。
祝明月:“定官了吗?”
杜乔摇头,“尚未。”考虑的是当地有些官员避难挂官,事后可能回到工作岗位。
若长安直接任命,到时一个职位两个官,不其中纷争,还浪费人力。
吏部算盘打得精明,到地任命,侍郎一封奏折递送长安最终确认。
吏部大佬眼中,县一级的官吏不算多大的事。
祝明月:“你们选的十二人,填个文城都不够。”
杜乔猜部中的打算,两卫未将绛郡等地收回来,收回来之后再呗。
长安城里的候补的寒门庶族官员基本被薅光了,下一批还不知道在哪儿,总不能真从国子监里找一批没有理政经验的学生吧!
退一万步,国子监里最差的也就是像柳恪这种家世没落的,但最次家族里大大还能找出几个官来,会愿意来疲敝之地吗?
祝明月也猜到吏部的打算,难怪吴越要和他们杠起来。
一个你先打下来我再派官,另一个诉求是可以打,但你得派官来同步治理,我不想后院起火。
另一头潼关外辛德元终于等来他的同乡齐四明。
辛德元:“哎呀,你要再不来,我就得留口信,让你在这儿等我半个月了。”
齐四明也是行脚商人,主要做瓷器,这样才能和辛德元搭伙。晚来一步是因为去外地看货了。
齐四明玩笑道:“德元,何故让你弃我而去?”
辛德元:“接了一笔大生意,但要送到长安。”
齐四明:“多大的生意?”
辛德元:“把我的货全包了。”
齐四明:“那可真是大主顾。”
辛德元的货物之所以挂到如今只能在潼关外甩卖,还是因为原先和他合作的坐地商因为各种原因垮台,在洛阳零卖一部分,其他的一时找不到下家,便宜了祝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