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,有许多共同语言。
王开阳:“还是你会做人。”
陈二维:“徐掌柜,呢子布能不能匀我一些?”
徐达胜迟疑道:“陈掌柜要多少?”
陈二维:“若有多少要多少,你信么?”
徐达胜恭维道:“信,怎么不信,陈掌柜可是大财主!”大概率不是送人而是销售。
陈二维:“先拿十匹,放心,我不放这儿卖!”
不怪他出手气,呢子布比上等绸缎都贵,先拿点试试水。
只要不贴在恒荣祥旁边卖,徐达胜才不管他的销路,大家各显神通。
徐达胜:“成,空的时候去铺子里看货便是。”
陈二维:“猩猩红多要几匹。”
徐达胜这会真为难,“猩猩红匀你两匹,多了没樱有两种绿色的,颜色也鲜亮,陈掌柜也看看。”
陈二维知道行情,“成。”
猩猩红难得,恒荣祥怎么不全做红的呢。
陈二维:“不如招些绣娘,量体裁衣,把钱都吃了。”
看起来掏心掏肺,实则试探。陈记布庄才是养绣娘赚裁衣钱的。
徐达胜:“光倒腾料子和线团都手忙脚乱,哪能再分心!”
陈二维:“不是有现成的绣娘吗?”
恒荣祥不少毛衣工,都是转业的绣娘。
徐达胜:“你是行内人,哪能不知道,我那儿的绣娘少三十左右,眼睛都快熬瞎了,哪能再做精细活。”
叹一口气,“底下的钱,也不能让徐某一人全挣了。”
徐达胜没忘旁边的王开阳,“王掌柜,你家收毛皮的时候,能不能顺带捎点羊毛,一年剪两次,不碍羊皮的事。”
王开阳:“徐掌柜,要多少?”
徐达胜:“有多少要多少。”这可不是大话。
王开阳:“成,帮你记着。”
他们在万福鸿还有一重好处,都是长安城内有名的大商家,借着邻里关系,直接促成生意。
三人闲聊一会,除了长安城内的情况,也提及关中商事。
陈二维:“关中西路的商道堵住了。”
徐达胜、王开阳因为经营范围,旗下商队少有往西边走。道路堵塞是常事,但现在秋高气爽,右武卫又在关中肃清匪患,照理不大可能。
王开阳:“怎会堵住?”
陈二维:“大散关附近,堵在陈仓那儿。”
王开阳:“听殷相公去陈仓去彻查弥勒教,难不成因为此事?”
陈二维:“那也不可能将陈仓全境都堵住吧!”
王开阳: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