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载难逢的机会,当然要让最有把握的人上。
相祖母能将这番话出来,自认问心无愧,不是偏袒哪个孙儿,而是顾全大局。
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武艺高低,打一场就知道,瞒不过人。
相僧达欲言又止,九郎和十一郎都是侄子,谁上都校
若以利益最大化衡量,还是十一郎更符合期待。
原来的考量便是,倾尽全力扶持相十一郎。
相母先前并不愿意让儿子入右武卫,相家在战场上死的人太多了。
可婆母和三叔嘴巴一张要把她儿子的机会,让给旁人。
报信的是她的女儿女婿,点名要的是她的儿子,凭什么!
只是惯来的温驯,让她没有第一时间反驳。
相如莲花抢在相僧达前面开口,若娘家一内一外的掌权人达成共识,哪怕事不成,但裂隙已成。
相如莲花柔声道:“祖母,右武卫的将官并不以武艺高低论输赢。关起门来自家人话,范将军、庄长史如何?”
相僧达轻咳一声,“那还用。”
六罴之名响彻长安。
原以为六人实在无能,后来看白秀然的表现,只能强中自有强中手,他们遇上硬茬子。
全永思:“右武卫进人升迁,不全看武艺。”
其他武艺拖后腿的不方便点名,但右武卫的确存在这么一群人,私下叫文职将官。
他们不一定临阵接战,反而将原先那些无品无级的军师、幕僚、文书的繁琐活计全盘接手。
让其他将官全身心投入练兵和打仗。
本就是武官出身,不存在文武思路差异,需要磨合等问题。
养得起这么多“闲人”,全因右武卫战功赫赫,分一分都能吃得“肚皮溜圆”。
全永思思量范成明的法,估计也没指望相娑罗是万中无一的猛将,能达到及格线,再干一点“副业”就行了。
打仗不是比武打架,只以勇力论高低。
若真如此,右武卫的位次不知要变换多少。
有些不好听的话,全永思作为外人可以。“范将军的明白,九郎若不方便,他就去找别人。”
这个名额不是给全永思,也不是给相家,由得他们私下操作换人。
摆到台面上事,外人多是看姓氏,少有区别是哪个肚皮出来的。
对相如莲花而言,亲兄弟更亲近,但对外人而言,肉烂在锅里,终归是姓相的吃了。
全永思更亲近嫡亲的舅子,不全因血缘,这会想一想,相娑罗还真是大舅子里最省心的一个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