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营成犄角之势,倒也能勉强抗住呼图的猛烈攻势。
未虑胜先虑败,吴杲和诸位心腹已有默契,若吴越兵败,该派遣哪支军队前去收拾残局,挽回局势。
从目前的战果来看,大吴军队哪怕深入草原,依旧占据着上风。
宏伟的殿宇之中,一幅硕大的北方舆图高高挂起。吴杲和南衙诸位大将军依次列坐于前,神色专注地研究着战局。
吴杲再度感慨道:“骨禄被俘,元贼伏诛,泄朕心头一口恶气。白八果真是忠臣孝子。”
官方战报向来简洁扼要,顶多提及一句,白智宸在参军李君璞的建议下,提兵于二碛口阻截敌军。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顺理成章。
加之长安所用的舆图,不及边地将官自用的详细。外人恐怕更难以理解这场仗打得有多“神仙”。
就算看到李君璞的名字,也未必能将他与云内县令联系起来,只当是同名同姓罢了。
韩腾和薛曲对视一眼,心中暗叹,能把仗打得别敌人,连自己人看都不明白的地步,他们也是第一次见识。
不过能做到大将军这一级别,除了赫赫战功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眼力见。
在吴杲高心时候,没人提出让他烧脑子的事。
或者吴杲理所当然地以为一切水到渠成,恰恰证明他的军事赋着实有限。
吴杲看着御案上堆积如山的战报,在这一连串的战事中,南衙方面表现最为亮眼的,除了两位大将军,就是段晓棠。
实话,早期段晓棠在吴杲这儿只是一个名字,真正对她有深刻印象,还是杨胤伏诛之后审问同党时,爆出了杨胤对段晓棠的评价。
武安君是能随意做比较的吗?
白起虽然有个人屠的名号,但古往今来暴戾的、屠城的将帅不知凡几,何故非要拉他作比。
吴杲曾私下问过吴岭,对杨胤的这番评价有何看法。
吴岭的回答至今让人记忆犹新,“杨胤心眼,但看人挺准的。段晓棠军事赋出众,杀性重。但她的杀性并非源于暴戾,而是心里有杆秤,觉得谁该死,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弄死他。”
后来果真一语成谶,段晓棠在文城杀俘了。
吴岭接下来的话更重要,“但有一条杨胤错了,段晓棠没有白起指挥数十万军队打灭国之战的本事。
她的长处在练兵,在十万、五万以下的两军对战中,待她成长起来,没人能是她的对手。
如果能把心软的毛病,再改一改就好了!”还有一条就是花钱太狠,这就没必要对吴杲了。
一个杀性重的将领,最大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