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想当年陈三爷带着铁良闯关东的那一幕,就像是昨发生的事情。
席间,七奶奶举起一杯酒:“陈先生,当年大恩,老身一直记得,今日有缘再聚,请满饮此杯!”
陈三爷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,七奶奶这么慈祥,更让他想起自己的母亲,如果亲娘还活着,应该也有这么大年纪了,愣怔片刻,慌忙举杯:“七奶奶,您言重了,没有什么大恩,都是晚辈应该做的!”
“陈先生啊,当年,别怪老身赶你走,很多事,情非得已。”
“七奶奶,您当年给我一口吃的,我就铭记一辈子!陈三到现在仍记得,在三棵树,您第一次给我馒头的情景!”
七奶奶一愣,眼睛湿润了:“陈先生,严冬过后,百草丰茂,程家无福,错过了陈先生!”
这话的,绝了!
毕竟是老一辈啊,经历的太多了,陈三是好人,但好人不一定有好报,七奶奶到现在,依然是把陈三拒之门外!
四姨太一看冷场了,忙笑道:“娘,今日团聚,您净和外人话了,不管儿媳妇了?”
七奶奶豁然一笑:“我的闺女啊,娘惦念着你!”
七奶奶会话,称儿媳妇为闺女。
“娘——我敬您一杯!”
四姨太洒脱,七奶奶大气,两人一饮而尽。
大户人家,其乐融融。
即便死了这么多人,依然是大户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陈三算什么?
什么都不是。
一介草民,卑贱之至。
阶层的突破,哪有那么容易?
你就是个贫民,饭桌上相互恭维,可背地里呢,就是个社会最底层!
别以为别人奉承你两句,就高升了。
飘飘然,不知所云?
醒醒吧,你还是你。
一晚上的觥筹交错,陈三爷一直很低落。
深夜,送走了七奶奶后,四姨太、程秀秀、陈三爷,漫步在四季青的土路上。
月光洒落,陈三爷无言以对。
道路两旁是一排排蓝砖平房,静谧安然。
别看是蓝砖平房,但住在这一带的人都不简单,很多生意人,如磨豆腐的祁老二,吹糖饶徐老三,做臭豆腐的王致和家族二掌柜,都在这一带谋生。
突然,一间平房里传出一阵悠扬的歌声,不知是哪户人家,打开了矿石收音机,正在播放北平广播电台的戏曲节目。
是民国“明月歌舞团”的当红花旦周璇的嗓音——《知心客》:
“涯啊呀,海角,觅呀觅知音,妹妹唱歌,郎奏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