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没想到的是,自己会从李清月这里得到一个这样的回复。
“《千字文》与《急就篇》均已学完了,《太公家教》也念过一半,《诗经》与《论语》做过誊抄,未能尽数背下,《杂集时用要字》与《俗务要名林》都通读过。”
“誊抄过的部分都在这里了。”
李清月伸手指了指一边,刘仁轨这才留意到,同时身在此地的还有一位约莫二十岁的年轻人。
在他的身边堆着厚厚的一沓纸张,按照纸张的褶皱程度来看,应当均是使用过的。
刘仁轨起身走到这叠纸张旁边,便见其上尚有些稚嫩的墨字。
从最上方的一张往下翻去,字样越发有了章法,不像是匆匆写成的。
虽仍欠缺笔力,但能看得出,她所学书法里,有着名家指导的影子。
而其中所写内容,正与李清月话中所说并无差别。
这可真是让刘仁轨吓了一跳。
谁见过三岁孩子折腾出这样多东西的?
便是昔年先帝的徐贤妃,在四岁之时也就是通读论语与毛诗而已。
再看这位小公主所念书籍,目的性也很明确。
《千字文》与《急就篇》都是孩童启蒙读本,自然要先学完以确保识字。
《杂集时用要字》与《俗务要名林》则是对前者在用字和词汇上的补充,所以只是通读而非背诵。
《太公家教》念过一半,是因其中乃是做人道理,但未可尽信,可不全读。
《诗经》《论语》在誊抄纸张中出现得最多,以刘仁轨猜测,她说是说的未能尽数背下,大抵还是往谦虚了说的。
他抬眸朝着那守在一边的年轻男子看去,隐约记得自己此前在街头偶遇邓王的时候见过他。
正是被邓王称作“文采斐然,我之相如”的卢照邻。
这位……应当不是来为公主做伪证的,而更像是个陪读,也就让李清月所说的话更有了可信度。
可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啊。
刘仁轨在这一刻心中思绪百转,甚至生出了几分迷茫之感。
但他到底如武媚娘所预料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