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他怕是要写出一句“已乘晚来兴,还踏一春田”了。
说出去谁信啊,这大半夜的,公主身先士卒,偷偷造访梁州老农的田地。
想归这样想,眼见唐璿和阿史那卓云已是脚步稳健地跟了上去,生怕落后太多,便要找寻不见公主的踪影,卢照邻也拎着手中的提灯追了上去。
没走几步,就见小公主已在一处青苗旁蹲了下来,还在嘀嘀咕咕着什么。
“之前在远处看着,还觉得此地草木青青,近看起来……”
若是光线明亮的话,众人大概不难看到李清月的眉头拧起了一瞬。
饶是她觉得自己算不会种田的那种,只在穿越前参加过几次下乡支教,顺带见识过一点农耕;她也很清楚在方今这个时代要谈农作物高产简直是在耍流氓——
她都觉得这田地里的麦苗长得好生磕碜。
按说自汉代就已有种植农书,到了北朝时期,还有一本农学著作《齐民要术》,在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她就曾经看到过,可这田地之间,何止是不按区田划分,没有翻土深耕的痕迹,还几乎没在田间寻到沤肥的踪影!
说是刀耕火种的天生天养真是一点不错。
倒是这田地的肥力和湿润程度堪称优越,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过度开垦的缘故。
也不知道到底是应该庆幸于此事,还是应该说,这也是一种悲哀。
她起身继续朝前走去,“走!换几块田看看,这里有多少种农作物。”
唐代已非汉末与南北朝的小冰河期,这一点上,在李淳风为李治解释洪涝灾害由来的时候就提到过。
若论气候优势,汉中甚至还比关中更强。
并不是因为她先随从上任的官员一并翻越了秦岭,感到过山中寒凉,而确实是汉中地界上的温度更高。
可摸黑在田垄上走出了不短的距离,让李清月这两条腿都有点走累了,也只瞧见零星的杂类作物。
而且,她也并不难发现,越是距离南郑远的地方,田间的作物也就越显稀疏。
“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,为什么连田中的杂草也不清理一下。”卢照邻已累得在田边直接坐了下来,随手一拔,便是些在清明雨季之后疯长的蔓草落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