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他对着李义府这个名字勃发的怒火,都因为这突如其来的一句,被打断在了当场。
他满心疑惑,这里头怎么又有皇后亲戚的事情?
而后他便从媚娘这封越写越是笔力深刻,几乎要透纸而出的信里,辨别出了其中的内容。
她写道,她jiejie的儿子贺兰敏之收受了李义府的贿赂,这才能将李义府的那封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带去洛阳。
在得知此事后她心中烦闷不已。
要知道,当年她写下了那篇《外戚诫》,就是想要规范家人的言行,竭力避免还会出现长孙无忌这样的情况。
哪知道,最该学习这份文书的人已经过世,她觉得没必要学此书的,却给她来了个意外“惊喜”。
她真是要被贺兰敏之给气死了。
不知道为什么,可能是因为皇后的家人一个比一个不做人,让李治居然从“长孙无忌未曾倒台,李义府已先变节”的苦闷中找到了点安慰。
他甚至完全可以想象得出,倘若他和媚娘同在此地,会是何种相互倾吐开解的场面。
当他继续往下看去的时候,就瞧见皇后接着写道,陛下要如何处置李义府,那是陛下的事情,她便不多加置喙了。
但李义府此人有这等困兽犹斗的想法,倒是不妨利用一二。
至于贺兰敏之……
请陛下看在他还年少的份上,对他网开一面。
她已想好要如何教导这个外甥了。
贺兰敏之有这等走捷径收取贿赂的想法,必定是他经历的磨难还不够多,眼界也还不够广阔,不如对症下药。
听闻陛下在接待了外邦来使后,有意令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,不如让敏之随行。
武媚娘记得,在王玄策第二次出使印度的时候,曾经只率三十多人便借来七千军队,将印度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,可说是外交使者中最有将才之人。
由此看来,管辖数千人对他来说都不在话下,何况是管一个贺兰敏之!
此外,王玄策出使印度所走的,正是玄奘法师求取真经之路,沿途风沙磨砺,必定能打熬一番贺兰敏之的心性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