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缄默无言的样子,“你那点心思我还不知道吗?但现在不是你在这里逞威风的时候!”
遭到了这句敲打,杜正伦连忙更拿出了一番谨慎小心的样子。
“皇后再有三月便到临盆之时,朕必须前往洛阳一趟,以保国母安全,等到年底回返长安之时再来定论李义府罪责有何不可!”
杜正伦连连点头。“陛下教训的是,此事确实不如皇后和皇嗣要紧。”
相比他的父亲和祖父,李治的子女数量绝对可以算少的。
在李忠被废黜太子位,迁居梁州,许王李素节前往封地后,留在陛下身边的也就更少了,这个行将出生的孩子对陛下来说当然重要。
更不用说,这个孩子还是皇后所出。
若按照李治的想法,早一点审断李义府案件还是晚一点根本无所谓。
杜正伦顶多就是觉得,那案子悬而未决,实是让他抓心挠肺得难受。
然而他又已听到陛下说道:“前几日你与刘祥道联名上书,说是每年的入流官员太多,不对铨选进行精简,迟早会成为拖累弊病,但你也需知道,朕对人才正是急需之时,这二者之间如何平衡,你在此番随驾之中再行思量一番,重新向我禀告。”
杜正伦当即大喜。
他当然知道,精简官员入流人数,达成进出平衡,势必会因为动了有些人的利益而遭到反对。
但他若是真能做成这件事,比起李义府此人凭借着废王立武站队而升迁,更可算是一项实绩。
到时候他就有这个底气向着京兆杜氏发难了。1
见李治又朝着他投来了警告的目光,杜正伦连忙收起了脸上的喜色,以平稳的语气回道:“臣谨遵陛下指令。”
“对了,”李治又朝着另一头吩咐道,“让王玄策先不急着启程前往印度,此事同样等我回返之后再说。”
众人不明白李治下达这条指令的目的,但想想或许陛下对于这趟出行印度还有另外的考量,唯恐仓促之下出现什么问题,打算再考虑一二,也不是说不通。
殊不知李治在下达了这条诏令后也有点犹豫。
若如媚娘在信中所写的那样,贺兰敏之着实不是个聪明人,还有些轻浮贪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