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
孙思邈语气平和:“我相信在我来前其余医官应该有说过,陛下现在的情况不能用急药。如果非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本的状态,最好的方式就是针刺放血。”
“但我记得两年前陛下就说过,除非真到了情况危急的地步,您不会考虑这种手段。”
针刺放血所用的不是寻常针灸的针,而是三棱针或者小尖刀。
哪怕是孙思邈这等医疗经验极其丰富的大夫也不能确保,每一位病人的xue位血脉不会因为个人的特质而有所不同,这针刺放血法一定能够奏效,而不会出现什么意外。
尤其是像李治这种头风疾病,放血必须在耳后或者头顶,最容易出现偏差。
别说宫中医官不敢擅自做出这种决定,李治也对此有些疑虑。所以此前他始终抗拒于用此法纾解疾病,如今也……
他沉吟片刻,还是低声道:“若不用此法,该当如何?”
孙思邈吐出了两个字:“静养。”
现如今的医术还无法透过头皮头骨和血脉,去看到李治头中血管内具体的情况,能做的只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药力影响稳固住李治的病情。
就算如此,还得提防他会不会因为什么其他的诱因,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,便如同今日出现的那样。
静养修身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起码要比什么寄希望于上天,求诸神佛要可靠得多。
但“静养”两个字,对于旁人还好说,对一位帝王来说,就简直太过奢侈了!
李治听到这个答案,心中真是好一阵无奈。
他要怎么静!就算他想要静养,其他人允许他静下来吗?
永徽年间都还出过席卷州府的动乱,充分证明了百姓没有足够的存粮度日的时候,到底能掀起多大的风浪。
显庆年间的气候比之永徽好上不少,可天象这种东西,连太史局都不能给出确凿的概率,他就必须防患于未然。
最要命的是,边地战事固然在显庆三年和显庆四年屡有进展,可到了显庆五年,那些不知礼数的蛮夷又已陆续兴风作浪。
西边战线上,吐蕃在乌海败于苏定方之手,却在苏定方领兵回返洛阳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