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王方翼展现出她在劝谏之中的“正直”,多说两句也不打紧。
李治颔首:“此人可用,第三个人选是谁?”
武媚娘笑道:“这个人的话,陛下就很熟悉了。”
李治发觉,当媚娘说到这里的时候,面上的神情似有几分促狭之意,而她迟迟未曾开口,仿佛是在等着他来猜。
这个稍显颠倒过来的关系让李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,可又好像没什么问题。
他顺着武媚娘方才的话往下说,“皇后已提到了河南道和西域的巡查之人,那么剩下的那个,该当不是顶替他们位置的,而是对……诸如京洛之地的折冲府进行检阅。”
事实上,出于守卫京城的需要,大唐折冲府就属边疆和两京周遭最多。
既然边境参战的士卒得到了慰问,那么境内的也该当有所表示。
李治迟疑着问道:“媚娘的意思,莫不是让太子去履行这个职责?”
安定公主刚在青州搞出了风波,那么也该让太子有所表示。
太子在此时的出面,也等同于一并代表了陛下和皇后的意思。
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。
“陛下觉得不妥吗?”
“不,”李治摇了摇头,“安定已能为我排忧解难,送上了这样一出整顿军务的契机,太子也不能只沉浸于文学典籍的风花雪月之中了。”
《瑶山玉彩》这样的文集编纂完成,收藏入府库之中,或许能对外证明太子的聪慧,也能为他累积一项成绩,可太子如今已不像是早年间一样时时病弱,总要承担起一些责任来的。
李治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,那便是他的头风病复发,到难以遏制的程度。
到那个时候,他绝不希望朝中会是主弱臣强的局势。
现在让太子开始接触这些军务,反而是一件好事。
李治有这个自信,他的太子总不会到谋反的地步。
想想弘儿当年还因听到商臣弑父之事而拒学《春秋》,更让他笃定于这一点。
他便只补充了一句:“让贤儿也跟着一起去吧,权当长长见识了。”
算起来李贤和安定一个出生在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