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鬓边的凤钗,朝着外头走去,朝着迎上来的桑宁说道:“去尚药局走一趟,问问孙神医,若要再派遣一批人渡海去熊津大都督府,那头能出多少人。”
“大都督府?”桑宁敏锐地察觉到皇后话中的不寻常称呼。
但在皇后看过来的一眼里,她又当即意识到,这不是她该在此时过问的东西。
武媚娘又补充了一句:“再跟他说明白,这是安定公主要的人。”
“好,我即刻就去。”
孙思邈的儿子孙行,在几年前还是因为安定公主的推荐才能进国子学中就读,以备在三两年后参与科举,走上为官之路。孙思邈本人主持的东都尚药局也是因为公主的缘故才能顺利开办,那投桃报李总还是应该的。
百济的“安内”已要公主亲自涉险,“攘外”恐怕更是一件危险事情,自然得做好更多的准备。
若不是孙思邈在洛阳能起到更大的作用,以他的年龄也不适合搞这种亲履战场的事情,武媚娘恨不得直接把孙思邈本人给送过去。
现在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。
再接下来,她就该想想该当如何写一封给阿菟的回信,让此番出征的水师将领给一并带过去了。
不过显然不是人人都能和她一样心态稳健的。
临川公主自武媚娘的口中听到了这个惊人的委任,险些将手中的文书一松落在地上。
她望着皇后岿然不动的握笔手势,出声问道:“您是说服了陛下不错,但您不担心,让公主担任熊津大都督的提议会被朝臣驳回吗?”
武媚娘抬眸答道:“你还是不够理解陛下。事实上说服他才是最难的一步。”
何况,真以为她在和陛下的交谈中提到永徽五年以及朝臣的闲言碎语,只是在向陛下示弱吗?
那自然是为了确保熊津都督府变成大都督府,安定成为其中最高长官的敕令能够顺利推行下去。
她望着临川还有几分忧心的脸色,又多说了一句:“你就等着看好戏吧。先跑到陛下面前去驳斥这个想法的,必定是被骂得最惨的。”
临川公主将信将疑地应了声,又觉得以皇后办事稳妥的能力,她好像不该在此事上对她有所怀疑才对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