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定公主离开辽东之前给她送的信与礼物,并未和李谨行的放在一处,而是单独以送予好友的名目送来,让刘旋越发确定,自己对于安定公主的敬仰欣赏果然没错。
她并不只是为自己带来转变之人,或许也能做个知己。
若非安定公主回长安去了,刘旋真想早一点告诉她——
到了年节将近之时,因她今年督办矿业开采,肩负着百千人性命的缘故,平壤的百姓中就有不少人,不再只将她当做李谨行的夫人刘氏看待,而是辽东的铁官要员。
这让她感到了一种难言的成就感。
这份喜悦,可能李谨行还不太能够体会得到,安定公主却一定明白。
所以在听闻李清月回返辽东,李谨行又正好有一封公务文书要呈递到那头的时候,刘旋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差事,亲自前来了泊汋。
“不过你若非说有事的话,我还真有件事要登门相询。”
“农肥一事?”李清月问道。
“不错,”刘旋答道,“陛下的旨意已抵安东都护,其中提及,公主在泊汋研制出了新的农肥,此物对于辽东新米还有促进繁育的作用。如若在测验农肥期间有什么需要我们配合的,安东都护府官员务必全力配合。所以,公主若有事务委托但说无妨。”
“当下还不用,”李清月回她,“司庾官员刚刚抵达辽东不久,还在对施加了农肥的作物进行勘验,太医署的人也在对投喂了这等高产作物的猪、兔等家畜做个检查,起码再有个两三月才能给出确切的成果。在此之前,我们在旁等着就好。”
这些负责农事的官员,在李清月看来,和武将一样自有其可爱之处。
武将,是谁的本事大听谁的,而这些农官,则是谁种出的粮食多听谁的。
自他们抵达辽东之后,都不需要李清月给他们安排公务,就已全力投入到了农肥研制和粮食选种的事务之中。
唯独能算得上是“指手画脚”的,居然只是对于李清月还没对农田进行轮作说道了两句。
但在听到了她的计划之后,又都先闭嘴了。
这片用来种植水稻的农田,好就好在之前被牧草占据,被高丽人用作放牧之地。
其中数量最多的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