脸上闪过了一抹真切的笑意。
此次的考题, 自民生农桑、术算、水利、史论、军事五个方面任选其一作答。
在收上那些答卷之前,武媚娘想的是, 只要在每个方面她能找到一个人才,她就有把握让对方在前朝走上对应的道路, 逐渐在其中真正占据一席之地,算是掘开的第一个起点。
不过好像,她的预计还稍微保守了一些。
不错,农桑一问,能够作答的并不多, 大约得到更接近于普通百姓生活的人中去选。
这样的人又不可能参与到这第一批珠英学士的选拔之中, 只能在往后看看四海行会中得以进入学馆学习的人里, 到底有多少个潜在的人才。
第五个问题的军事,也只有刘旋的这一份答案最是让她满意。
但中间三问, 却都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回答。
就拿第二问来说吧。
术算这东西,从来都不仅仅是弘文馆中学子的必修科目。
在收上来的这些答案之中,武媚娘既能看到算经十书的影子,也能看到那些管家管账的官员家眷在日积月累中得到的经验。
而这其中最让她满意的一份答案,似乎是在全部演算完毕后,才重新用墨笔将最为直接清晰的过程誊抄在了答卷之上,把全盘的数据都毫无遗漏地计算了出来。
打眼望去,真是好一份漂亮的答卷!
此刻的试卷还糊着姓名,让武媚娘无法像是猜出上一份答卷出自刘旋之手一般,猜到这份答卷到底是由谁交出的。
可一想到这等术算之才,或许正能让度支巡官提出的漕运改革展开,又或者是让将作少监的研究进展下去,确保这等要务继续严格把控在“自己人”的手里,她便觉此次选拔珠英学士,简直是她做出的最正确决定。
而选择第三问的考生,应当说是虽少而精。
无论是那份分析水患成因的答卷,还是那份直接针对“盗湖为田”现象的谏言书,都完全不输给朝堂官员的上奏。
甚至……
“她们还更敢说一些。”
武媚娘盘算着,过两日得带着这两份卷子给有些朝臣看看,让有些人醒醒脑子,看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