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那些朝臣,若是他们不能去做这个“贤德”,也不妨被打为jian佞,被教化而后选才而出的黎庶所代替。
这便是他们脚下的土地从唐变周之后的事实!
在一道道臣服的目光中,圣神皇帝已经走向了第三座祭坛。
相比于天坛和地坛,这座社稷之坛的规模要小上许多。
在这祭坛之上,也无需三牲酒水作为祭礼。
可它的分量却丝毫也不逊色于前面两者。
只因在祭坛之上早已摆放了从各处汇总而来的五谷新粮。不知算不算是皇帝陛下的专门优待,在这堆垒成山的谷物中,被放在了最上方的,正是武清月打从十年前就开始种植的辽东新米。
而这座社稷之坛上的祭词,也显然和她有关。
宗庙在这登基大典上缺席了,但后继的信号,却需要在皇帝登基的同时昭告四方。
“皇太子有广厚之量,有孝敬之志,可以焘煦天下,绥靖万邦,当为臣民表率,自即日起改姓为武,入主东宫。”
“此为——皇天后土与社稷万民共鉴。”
……
改姓为武!
在这下方观礼的臣子之中,有人险些要直接晕厥在当场,却被后头的医官眼疾手快地搀扶住了,根本没让他们有更进一步的表现。
按照武清月所说,那些体格健壮的医官还借着搀扶他们的动作,让有些人并不适合在此时发出的腐儒之言,都给安安分分地吞回到肚子里。
他们再如何不想接受,就连最后的复辟希望之一,都已经正式顶上了母亲的姓氏,而不再作为李唐皇室中人,也只能认下这个事实。
这三坛祭礼,已将所有的事情都给盖棺定论了。
而那重新响起的鼓乐鸣钟,和礼官唱和的移驾乾元殿,都在将他们推进这个不可逆转的洪流之中,让他们只能走入这王朝新立的下一步流程里。
那是完成了受命于天宣言的圣神皇帝陛下坐在这紫微宫乾元殿上,接受群臣的顶礼膜拜,以真正确立随后的君臣之分。
武清月忽然觉得有点遗憾,这疆土太过广阔,便无法让所有她希望出席今日盛景的人都抵达此地。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