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卖它。”
冉小梅说道:“我就觉得,这手表,买的时候才六十块钱,都过去这么久了,居然还能卖到一百五十块钱。”
当时,买这三块上海牌手表的时候,正是它刚生产出来的第一年,算是捡到了一个便宜。
等到第二年,也就是59年的时候,商场里的售价涨到了一百二十块钱,直接翻了一倍。
现在又需要手表票,价格更是往上涨了一截。
“呵呵,妈,这是物以稀为贵,这几年,只要是要票的东西,哪个不是都缺,一缺少,价格自然就贵了。”
王孟德笑着解释道。
今年还算是好的,等到明后年,一张一斤的粮票,在黑市上的价格,都是三块钱起步。
就这你还别嫌贵,因为伱不要,有的是人抢着要。
在困难时期,粮食绝对是最抢手的东西之一了。
“嗯,确实是这个理儿。”
冉小梅笑着点了点头道。
儿子说的很对,这几年,不说粮食和肉蛋这些了,就是今年起开始限量的茶叶,私下里,价格都高的离谱。
另一边,何胜男喝着鱼汤,心里美滋滋的。
她的手腕上,戴着一块上海牌手表,不管是在胡同里,还是在单位,都不知道让多少姑娘露出了羡慕的目光。
而且,她娘家,也有一块同样的手表。
吃完晚饭。
王孟德领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,出门去遛弯。四个孩子的手里,都一手拎着铁圈,一手拎着一根长铁条。
刚出了院门,就见贾张氏,领着棒梗和小当两个人,从胡同外边走了过来。
棒梗和小当的手上,也各自拿着一个铁圈。
贾东旭在轧钢厂里当钳工,拧两个铁圈,对他来说,可谓是小菜一碟。
看到王孟德,贾张氏脸上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。
虽然两家恩怨已久,但前些天,孙女的命是对方救的。
原剧中,她是重男轻女了一些,对小当,以及未来的槐,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非打即骂,更没有骂什么赔钱货这种难听的话。
而棒梗,在横了一眼王援朝和王卫国后,也冲着王孟德喊了一声“孟德叔。”
他也因为妹妹的事情,承了这个情。
王孟德点了点头,又摸了摸小当的脑袋,算是打过了招呼,便领着孩子们来到了胡同口。
此时,不少的半大孩子,都各自推着一个铁圈,在胡同里横冲直撞、大呼小叫。
看来,除了链火枪以外,他又提前引领了一种玩具的风潮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