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‘火球’,则是秋天的时候,把梧桐树上的毛球摘下来,放到煤油里浸泡一段时间。
也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,拿到田地里点燃,就变成了一个火球,然后用手快速的捏着它,往远处扔。
只要速度快,就不会烧到手。
这两种,都是他们在小时候,没有灯玩,自制的最喜欢的玩具之一了。
“傻柱,我就不去了。”
摇了摇头,王孟德拒绝道。
他早就过了这个年纪,也就是傻柱,没心没肺的,依然喜欢玩闹。
“孟德,你真的不去呀,今年我可是从轧钢厂拿回来七八个刷把,这些够我们玩到半夜的了。”
傻柱面上有些失望,又不死心的问道。
“呵呵,你们去吧,我要在家里带孩子,走不开。”
王孟德找了一个理由道。
有这时间,他不如在家里陪陪老婆孩子,或者看看书了。
“行吧,那我先走了。”
把搪瓷缸里的热水喝完,傻柱放下杯子就出了门。
他已经迫不及待了,准备早点做饭吃,吃完就集合大部队,领着他们到东直门外的麦地里。
夜里。
等把闺女哄睡后。
何胜男坐在缝纫机前,给几个孩子缝补着衣服。
他们正是调皮好动的年纪,衣服没穿多长时间,就会出现损坏。
不是膝盖位置破了个洞,就是其他地方裂了一道口子。
这个年代可不比后世,衣服坏了,直接就扔掉买新的。
现在讲究的是新三年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,老大穿完老二穿,老二穿完老三穿。
一件衣服,从老大到最小的孩子,甚至能经历十来年,衣服上满是补丁的人,大街上都是比比皆是。
特别是今年,随着物资极度的匮乏,国家决定,减少民用布的供用。
布票变成按人头发放,凡是在京城有正式户口的(吃商品粮的),每人全年只有四尺五寸。
这些布,买回来后,根本做不成一件衣服。
实际上,最多只够打补丁用的。
市面上,拆洗缝补业总有做不完的活计,无论送去多么破旧不堪的衣物,他们都能给你补好。
打一块补丁,除了收取一定的费用外,还需要按尺寸大小,收取相应的布票。
当然,如果家庭条件允许,大部分人家为了省钱,还是会拿着布票把布买回来,自己缝补。
这年头,有一年新衣服,那可是很多人的奢求。
就连王家,今年过年的时候,除了丫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