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都忙着。
几乎安徽所有的市皆可获得野生银耳,包括宣城、芜湖、当涂。
同时栓皮栎也多,不少银耳就从它们身上获得的。
用栓皮栎的段木方式种植,相当于野生的了,产量远远比不上代料栽培的。
代料栽培没有塑料口袋,用薄的油纸代替,获取种子需要新鲜的银耳,村里有玻璃瓶子。
里长不停地点头,对,找宫里,他说道:“咱与宫里说,给咱一斤鲜银耳,明年?产量高吗?”
“今年冬天就行,种起来一片片、一层层的,给一斤还十斤。”
朱闻天其实想说还一百斤来着,又觉得不能这样,十斤已经不错了,当是种小麦和水稻了。
“好好,我写。”里长在旁边拿来文房四宝,示意憨憨帮忙研墨。
他已经不为了钱而努力了,只想吃,不好买就自己种,等种出来后天天吃。
“立秋的时候记得买山楂,那时山楂正好下来,咱们做山楂罐头和糖葫芦用,还得做药。
银耳配山楂罐头又简单又好吃,酸甜清脆,说着我都馋了。
蜂箱冬天安排一下,别死太多,来年开春出蜂速度慢,大棚里要放一部分。”
朱闻天借机会把自己想到的说出来,怕忘记。
养殖的、种植的,各个时间与需要关注的加起来很多,想要清闲就别赚钱,也享受不到新东西。
劳心者有时比劳力者更累,干活的人只管出力气,指挥的人需考虑不少事情。
“记得记得,我写下来。”里长回应。
……
第二天在蒙蒙亮的时候,村民们去山神庙的两亩竹荪种植地收竹荪,一亩收了七百多斤,鲜的。
当下的一斤重量将近六百克,因此比起朱闻天时候的种植没减产,属于正常,却同样未高产。
收完了继续等着,还能收两次,即两年收三次,第一次最耗时间。
“种五十亩,剩下的留着吃,给宫里送去二十斤。”朱闻天见没有外人,就不装傻了。
结果他的小伙伴们却在旁边非常默契地说:“种、吃,送,嘿嘿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