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要磨没了。
面对顶头上司的提问,林源自信的答道:“战损情况,完全属实!”
李仁杰神色复杂的望着林源。
他在这个年轻的将领身上,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。
那时自己和他一样,英勇无畏,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荣耀。
为了这个帝国更加伟大,他每一次冲锋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。
他和我年轻时太像了!
李仁杰重新坐回到椅子上。
这一刻他犹豫了。
他的脑中在快速思索着,迟迟没有开口。
这么强悍的一股战斗力,如果只是浪费掉,那就太可惜了。
虽然他在吃空饷这件事上坚决不肯让步,但是也不是没有变通之道。
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不就好了?
李仁杰在心中盘算:
吃空饷这种事,也是要有最基本的底线的。
那就是决不能因为吃空饷,而导致前线战事失利,这样就掩盖不住了。
因此吃空饷的同时,也必须保证部分部队的战斗力,用来撑场面。
毕竟活总是要有人干,业绩指标总是要有人完成的,不可能全是空额。
从这个角度看,林源手上那支骑兵,完全可以顶好几倍的名额干活。
那么空额不算到他身上,在别的部队那儿多挖一点空额补回来,其实也是一样的。
只是如果这么做了,那么他和他头上的大人们,对于林源的依赖就变得更深了。
唯一的问题变成了:
他可靠吗?
他能成为我的人吗?
对于这一点,李仁杰还是有相当自信的。
因为他的背景堪称当朝最硬。
他的顶头上司是河东节度使王昱,而王昱的背后是刚拜相两年的李林甫。
有着李林甫这根擎天支柱,李仁杰不相信林源不想投靠过来。
开元年号共29年,此时是736年(开元二十四年),已经是处于开元末期了。
很多人以为唐玄宗李隆基是进入天宝年间,才开始逐渐昏庸腐化的。
但其实他在开元末期,就已经不可避免的堕落了。
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(734年)张九龄罢相,李林甫拜相为标志性事件,唐朝开始要走下坡路了。
李仁杰相当自信的开口道:“尉迟将军,你还很年轻,又这么出色,理应有大好前程。”
林源一言不发,等着他继续往下说。
“但权力只能交到忠诚的人手中,你足够忠诚吗?”李仁杰笑着问道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