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
“这么快的速度高速旋转,体力真的吃得消吗?强烈的眩晕感不会让人昏倒吗?”
在嘉宾们惊讶的目光中,林源站到了舞台上的圆毯上。
这一幕,让嘉宾们更加无语了:
胡旋舞必须、在一块叫作“舞筵”的小圆毯子上碾转腾踏,而且舞蹈过程中不能转出这块小圆毯。
正常的“舞筵”,根据唐代壁画推测,一般直径在60~80厘米之间。
而今晚林源的这块“舞筵”,直径仅有30厘米!
这么小的“舞筵”,简直是在给自己进一步上难度。
但凡他因为眩晕,在旋转过程中往旁边踏歪一步,都会踩出“舞筵”。
这将导致他的表演产生重大失误,显然林源不会希望看到这一幕的出现。
此时,伴奏的乐队,已经在场边准备就绪。
舞台两侧,乐师们演奏的多种乐器中,既有西域传入的琵琶、横笛、筚篥,也有中国传统乐器古筝、拍板、排箫等。
西域原版的胡旋舞,伴奏时使用的乐器多以敲击类乐器为主,在进入中原后,融入了更多的弦乐器。
林源向乐队举手致意,表示可以开始。
一名乐师,开始拍打起手中的羯鼓。
羯鼓,像是一个健身用的哑铃,中间细,两边大。
乐师拍打着两旁的鼓面,发出咚咚咚的声响,像是进攻的鼓点,拉开了今晚表演的序幕。
舞台大荧幕上,开始出现时间的倒计时:
120秒!
119秒!
……
时间开始流逝,林源左脚足尖站立,右脚前脚掌三分撑地,好像要腾跳离地而又未离,显得极为的轻盈。
只见他双手上举,右脚猛的蹬地。
“咚!”
这一脚蹬地,刚好踩在了鼓点上,令人感到内心一震,但又莫名的舒服。
可观众们还没看清楚林源的动作,他就立刻急旋如风,开始连续的旋转起来。
伴随着林源的旋转,大荧幕上飞快的跳出旋转计数:
1圈!
2圈!
……
10圈!
……
12圈!
短短的五秒钟时间里,林源就快速旋转了12圈!
数字还在飞快的不停向上跳动着。
真是太快了!
在羯鼓的鼓点声中,林源就像是一个陀螺高速旋转着。
他的脚步踏地声和羯鼓的鼓声,交融在一起,形成一种连绵不绝的敲击声。
像是此起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1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