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种木头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,为什么不能在这儿搞几百亩甚至几千亩经济林呢?
虽然黄梨木的成长速度很慢,也可能面对长周期带来的各种风险,那就可以引入期货和保险制度,来对冲风险,实现资产的金融化。
比如说夏拉村南部的丘陵,就很合适种植咖啡,作为咖啡豆的原产地,这儿的气候和土壤简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。
至于矿场,那自然也是一部分,不过开矿这种简单粗暴的资源利用方式,就不再赘述了。
总的来说,夏拉村及其周边区域作为一个缩影,具备着极佳的开发价值,只是当地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罢了。
过往的西方投资者,根本没有心思慢慢的开发这儿的收益,只把这儿看成是一个矿场,挖走自己想要的矿石,剩下的当地人死活,环境的破坏根本不在乎。
可林源不这么想,他希望能够真正的全方位发掘这儿的价值,因此他提出了整体开发计划。
这一整套组合拳打下来,可以说是完全利用了当地的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,进行整体估值整体开发。
而在开发的过程中,又会沉淀出道路,电网,通讯等一整套基础设施,为当地的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,从而彻底的绑定当地人民的利益。
这一切,都完美印证了后世那句话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
林源给了卡诺两份协议。
第一份协议本质上来说,就是一份买办协议。哪怕利益的分配公平一些,但是依旧无法改变这份协议的性质。
卡诺作为部族代表,把利益出让给国外投资者,而当地人是无法在这样的交易中获得任何收益的。
因此,想要消除贫穷这一战乱土壤,根本无从说起。
而第二份协议,林源提出了4:4:2的分配比例,其中他和卡诺为代表的部族,都是4成的收益。
另外2成的收益,留给当地的公共开支,能够用于当地人的教育,医疗等开支。
再加上全面开发的经济拉动效果,当地人变得富裕起来,几乎是毫无疑问的。
林源在这一利益分配时,已经尽可能的考虑到了贝蒂为代表的欧美财团,以及卡诺为代表的部族利益。
如果不给他们留足利益的“想象空间”,没有他们的支持,那么这份协议就会如同空中楼阁一般。
但事实上,一个整体开发的非洲区域,能够带来的利益想象空间,远远大于在非洲开一个矿。
而且林源提出的方案,还兼顾到了各方面的利益,不要支付其它地区那种高昂的军事维护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