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源没有说话,而是静静的等待着贝蒂往下说,这确实是他的知识盲区。
贝蒂说道:“这一切的根源,都是来自于人类是差别极大的个体。一个天才能创造的贡献,往往能顶得上一万个普通人的共享,甚至更多。
你作为一名超级天才,短短几年间就创造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和财富,应该不难理解。”
林源点点头,但他不是以自己作为例子,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够走到这一步,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系统,自己并不算什么天才。
但是哪怕不考虑那些改变了历史的大人物,仅仅只看科学领域,无论是牛顿,爱因斯坦,乃至钱老……
都是在某种程度上,凭借一己之力,推动人类或者一国技术,跃进式发展的典范。
这样的一个人,起到的贡献绝对顶得上一大群普通人。
“那么问题来了,做了那么大贡献的人,该获得多少收益才合适?拿少了不合适吧?收益拿多了,他的消费能力有限,剩余下来就变成了资本和生产资料。”贝蒂问道。
听到贝蒂的话,林源明白她想要表达什么了。
如果认同一个人的贡献大,那么他也应当获得巨大的收益,否则这种贡献是不可持续的。
毕竟人性决定了,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大公无私,多劳多得才能刺激天才更多的发挥主观能动性,从而做出更多贡献。
而一旦给予这些天才更多的回报,那么财富的差距就开始产生了。
这种差距只是原始的分配差距,接下来剩余财产,还会随着资本的杠杆效应进一步扩大,从而不断拉大差距。
贝蒂接着说道:“左等于公平,右等于效率。
你鼓励天才发挥积极性,就相当于选择了效率,但结果就是必然制造不公平。
而你在分配上尽量公平,又必然会打击人才的积极性,从而影响到效率。
这世界上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。”
林源点头同意,万事皆有代价,哪有十全十美的决定。
贝蒂接着说道:“之所以大众会觉得右等于保守,那只是最肤浅的表象罢了。
因为无论规则怎么设置,才华在普通人之上的精英,总是能在竞争中取胜,从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分配。
因此在精英看来,是不需要改变规则的,因为规则已经足够公平了。
这就是为什么右,总是显得保守,不愿意改变规则的原因。”
贝蒂继续说道:“而左大部分是普通大众,在现有规则中往往是竞争的失利者,因而会更倾向于改变现状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7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