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段戏要是重复拍摄,可真是折磨人。
林源疑惑的扭头望向鱼雷的尾部。
mk48鱼雷采用的动力系统是热动力斜盘机,一台功率500马力的奥托2型燃气轮机,正推动着鱼雷向前。
这种动力系统的优点在于低噪音,无尾迹,因此隐蔽性极高,但对于此刻的林源来说,却不是好消息。
因为动静小,林源也就很难发现异常。
随着鱼雷往前疾驰了700多米远,整体运动相当的稳定,没有明显的抖动和漂移等异样。
林源心中的担忧消散了一大半,应该不是mk48鱼雷的动力系统出了问题。
大概率速度下降的原因在他的身上。
55的设计航速,是建立在mk48鱼雷流畅的外形之上的。
现在“外挂”了一个自己,显然是破坏了水下流线型外形,那么速度下降一些似乎也没什么奇怪。
此时,远处的怀俄明号的黑影已经出现在林源的视野之中。
目测至少还有1300米左右的距离,大约56秒左右能够抵达。
难道接下来的56秒实拍镜头,都只拍摄林源抱着鱼雷航行的画面?
怎么可能,要是这样哪怕真实的镜头很有吸引力,但是依旧没有达到林源和孟涛想要的效果。
在之前的拍摄计划之中,确实是这么设计的。
按照最初的拍摄计划,林源将抱着mk48鱼雷一路直扑怀俄明号。
当鱼雷从怀俄明号一旁擦身而过时,林源就像跳车戏一样,从鱼雷上纵身一跃,跳到怀俄明号上。
只要他能抱住这艘战略大黑鱼的壳体,从逃生舱进入潜艇内部,就算是完美的完成这段戏了。
但这么拍多少有些过于单调了,毕竟整段戏从头到尾,都是林源一个人在冒险,缺乏和敌人的你来我往的强力对抗。
也是没办法的无奈之举,毕竟在水下拍摄实在是太困难了。
任何在陆地上能够玩出的精彩动作,在水下都没法实现,可谓是寸步难行。
但在林源搞定了那只巨大的弓头鲸和独角鲸群之后,就有了新的拍摄可能性。
于是,远处的怀俄明号舱盖打开。
两个黑影被从巨大的潜艇船舱中投放而出。
是无人潜航器!
只见怀俄明号停在原地一动不动,而两艘无人潜航器,则迎着林源搭乘的鱼雷而来。
面对眼前的这一幕,林源的神色变得相当凝重。
因为潜艇在水下,几乎只有唯一的感知方式,那就是声呐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