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隐有一层质问的味道。若是平时,刘文秀并不见得计较,可如今被夺去军权、召回昆明,正是敏感的时候,被皇帝这么一质问,不由得心中冰凉,失望伤心至极。可至尊问话,又不能不回答。刘文秀定了定神,勉强回奏:“彼时杀败孙可望之际,不料他走小路。臣带兵只从大路追去。及至盘江细问,把桥兵云:‘不曾从此过’。始知走小路奔逃,只得仍从大路追下,且可望仅马上不满百人,随处有马即换,他不说大败之故,谁不应承?连夜前去。臣只一日一站追,故追不及。臣到贵州,冯双礼云已去四日矣。即再发兵追之,已莫可及,可望故此得脱”。
永历帝沉默很久才说道:“若捉不住,原日也不宜追他。今追之不获,反激之投他处,恐滇南之祸不远矣”。这话其实是懊悔加恐惧,害怕孙可望投降满清后勾引清军来攻云贵,还不如放孙可望回贵州自立,充当阻挡清军攻打自己的一道屏障。历经风雨的永历帝虽然胆小,却并不傻,此时已经看出孙可望降清后,可能会给大明朝廷带来巨大危害,心中不由惶。
说者无心,听者有意。这话落在刘文秀耳中,更让他以为皇帝是在责怪自己办砸了差事、没捉住孙可望,不由得愈发伤心难过。自己一片赤胆忠心,没换来皇帝的一句抚慰,有的只是质问和责备,怎不让忠臣痛断肝肠!
“让孙可望逃脱,臣之罪也,请陛下责罚”,刘文秀愤愤地伏地请罪。
“蜀王言重了,朕没有责怪汝的意思”,永历帝此时方觉自己做的有些过,慌忙转園。
然而心一旦凉了,想重新焐热,难矣!又聊了几句,刘文秀告退出宫。
政治斗争向来残酷,李定国既然将刘文秀召回昆明,便绝不会善罢甘休。不仅解除了刘文秀的兵权,还将他的众多心腹将领撤换闲置,换成自己信得过的人。朝廷在晋、蜀二王之间已明显地倚重李定国,一应人事任免听之任之。永历帝不肯维护刘文秀,或者说不敢违逆李定国,一些目光短浅的举措使刘文秀深为不满。他内心非常苦闷,甚至私下对人说:“退狼进虎,晋王必败国”。
这话将李定国比作孙可望第二,过于偏激,但李定国大权独揽和处事不当的确给朝廷带来巨大危害。此后,刘文秀落下心病,日趋消极,“凡大朝日始上朝一走,常朝日俱不去”,“将一切兵马事务悉交护卫陈建料理,亦不出府”。
心病最是伤身,刚开始刘文秀只是托病不肯上朝,不久便真的发病卧床不起。永历帝和李定国都曾亲去探望,再三宽慰,派医调治。但心病无药医,日渐骨瘦形消,终至病卒。临终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