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司空,你是否认可光禄勋所说忠国碑?你袁氏可忠心大汉?”
根本不待袁逢多迟疑,龙椅上刘宏直接点名。
袁逢身体僵硬当场,迎着满朝公卿与刘宏的注视,只感觉喉咙吞咽都难受了。
此时李昭倒是站在了一旁看热闹了。
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什么忠国碑。
无疑,定然不会何进那草包想出来的,应该李智献策。
对于这忠国碑,刘宏要筹措钱粮,组建军队,李昭倒也没有太大的感觉。
因为历史上,在黄巾起义后,刘宏也组建了一支军队,西园八校尉的西园军,但是也难掩王朝覆灭的大势。
随刘宏怎么折腾,只要李氏得到了好处便行。
大殿内,袁逢听着刘宏点名、逼宫、道德绑架,在心中把李昭与何进骂了个底朝天,却也不敢迟疑,忙拱手道:
“这…陛下,臣袁氏自当忠心汉室,忠心陛下,这忠国碑,在老臣看来……极好!”
“好!那朕且看你袁氏的忠心究竟如何!”刘宏对袁逢回答,不置可否,随即看向杨赐。
“太尉,你是否认可光禄勋所说忠国碑?你杨氏可忠心大汉?”
刘宏再次点名杨赐,问道。
杨赐闻言,立即严肃大声道:
“弘农杨氏自然忠于汉室,老夫历经数朝,值此大汉内忧外患之时,杨氏也愿意捐献家资,助陛下筹措钱粮建立新军!”
杨赐声音底气十足,丝毫不迟疑,令刘宏满意。
“既然如此,那此事便定下。蔡议郎可愿意与这忠国碑撰写碑文?”
刘宏又对文官一列的蔡邕问道。
蔡邕立即拱手而出,道:
“此乃幸事,老臣自然求之不得,为忠国碑尽一份力。”
刘宏当即很满意,若是蔡邕这个时候不愿意,他肯定让人把蔡邕老匹夫拉出去痛打,天天要求他这,要求他那个,关键时候不顶用,那可就别怪他了,还好蔡邕识相。
“既如此,忠国碑之事应该无人反对吧?那就尽快施行!”
一众公卿听着刘宏的话,只感觉冒冷汗,这个时候站出来反对,那纯纯找死。
不过,一众公卿世家豪族虽然感觉自己被道德绑架了,但是,也不是全无好处,不论是捐两百万钱以上,刻名碑顶,赐“金书铁券”,子孙可免察举直接入太学,还是捐五十万钱,刻名碑身,赐“忠义绶带”,家族优先举孝廉。乃至捐资三百万钱以上的,家族推举一人入尚书台“观政”,虽无实权但可参与朝议,但也是极佳之事。
只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