宵小之徒利用,趁机横征暴敛?
“欺天了!”
刘辩盛怒之下猛地站起身来,将手中奏疏掷出,竹简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,恰好落在贾诩面前。
若再用力些,恐怕就要砸在他头上。
“贾御史何故不语?”
忽然,刘辩将目光猛地落在始终沉默不语的贾诩身上,而被点到名字的贾诩也是身躯一颤。
他是河南尹,也是绣衣御史。
太子殿下向来唤他“贾卿”或“文和”,如今却唤他“贾御史”,显然是对他有所不满了。
“此事臣当亲自督办,干员勘验虚实,旬日之内必当具本上陈其详。”贾诩神色镇定,脸上波澜不惊,手持板笏缓缓离席,先是恭恭敬敬地向太子行了一礼,而后道,“然臣自领河南尹以来,昼夜劳于案牍,形神俱疲如负千钧。”
说着,贾诩微微一叹,腰也弯得更深了,好似当真背负千钧一般,道:“绣衣御史掌刺举不法,非精强敏达者弗能胜任,臣才薄春冰,力竭秋蝉,恐负殿下殷殷之托,伏乞另简贤良,则国事幸甚,臣愚幸甚。”
刘辩瞅了贾诩一眼,发出一声轻微的冷哼。
瞧瞧,这就是贾诩。
不狡辩,不解释,把态度摆正了,先提出补救措施,然后再趁机上书请辞,避免手中权力过大。
嘿,你以为他是以退为进?
不,这厮就是纯粹地明哲保身!
“无妨,孤体谅汝之辛劳。”刘辩微笑着看向贾诩,那笑容中似乎带着几分深意,“汝且去勘验,若亡羊补牢,可功过相抵。”
贾诩脸上表情瞬间凝固,按说泰山郡绣衣使者未曾上报,十有八九是和张举内外勾结,出了这纰漏殿下你都能原谅我?
但他还是想最后挣扎一下,于是试探般小心翼翼问道:“那臣若是不幸未能补救呢?”
“那孤只能让文和也不幸弃市了。”
贾诩猛然抬起头与太子对视了一眼,太子脸上依旧挂着那一抹温和的笑意,但嘴中却吐出了如此冰冷的话语。
“适才相戏尔,文和且专心操办此事便可,一点都不用着急,慢慢来。”
看着太子一成不变的笑容,贾诩莫名感觉背生寒意,虽说太子向来重情重义,也曾指雒水为誓,但他总觉得太子这句“慢慢来”才是适才相戏耳尔!
“臣请即刻便去探查!”
看着贾诩落荒而逃的背影,刘辩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。
这贾文和还是那般,不拿着鞭子在他后面赶,永远不会主动往前走。
然而,就在贾诩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