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的储存设施难以抵御室外的严寒,导致食材的保鲜期大幅缩短。一些原本可以存放一周的蔬菜,在这样的条件下,可能两三天就会失去食用价值。
面对这一困境,王建业迅速召集团队成员,共同商讨应对之策。
他们深知,必须要找到可靠的本地蔬菜供应源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于是,他们开始积极地与当地的一些温室农场展开接触与洽谈。
团队成员们不辞辛劳地奔波于莫斯科周边的各个温室农场之间。他们走进一个个温室大棚,仔细查看蔬菜的种植环境和生长状况。
在一家规模较大的温室农场里,农场主带领着他们参观。只见大棚内温暖如春,一排排整齐的菜畦上,各种蔬菜茁壮成长。嫩绿的黄瓜藤蔓沿着架子攀爬,上面挂满了鲜嫩的黄瓜;红彤彤的番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;翠绿的西兰像一个个紧密簇拥的小森林。
王建业认真地与农场主交流着,他表情严肃而专注,详细询问着蔬菜的品种、产量、供应周期以及价格等问题。
他说道:“我们饭店对蔬菜的品质要求很高,需要稳定的供应,尤其是在冬季,你们能否保证每周都能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蔬菜?”
农场主自信满满地回答:“我们这里的温室技术很先进,即使在冬季,也能保证蔬菜的持续生长。只要你们有需求,我们一定尽力满足。”
经过多番考察与比较,饭店最终与几家信誉良好、产量稳定的温室农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
这些合作协议的签订,确保了新鲜的本地蔬菜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到饭店的厨房。
同时,为了进一步保障食材的品质,饭店大力加强了食材储存设施的建设。他们投入大量资金,引进了先进的保鲜技术和设备。
在饭店的地下仓库里,安装了专业的恒温恒湿保鲜系统。仓库的墙壁和天板都采用了隔热材料,有效地阻挡了外界寒冷的侵袭。一排排高大的保鲜货架整齐地排列着,上面摆放着各种食材。
保鲜系统通过精确的温度和湿度控制,为食材营造出了适宜的储存环境。蔬菜和水果被分类存放,每一个存放区域都有明确的标识。
工作人员在储存食材时,会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蔬菜和水果放置在保鲜货架上,避免碰撞和挤压。同时,定期对食材进行检查和整理,及时清理掉变质或即将过期的食材。
除了冬季食材供应的难题,俄国独特的商业文化也给饭店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俄国的商业文化与西欧国家有着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