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的大唐帝国,就像是一具仪器精美的机器,一环扣一环来保持平衡,这都是为了降低成本,从贞观年间开始,大唐就是尽力减少冗官和冗兵,这样对于财政来说,自然是极好的,但也有缺点。
比如发生了现在这件事,帝国东北的局势就有些难以收拾,造成了政治上以及军事上的双重危机。
一直对武曌怀有敌意的宰相刘仁轨当即出言道:“天子,臣以为当务之急是,派遣朝廷重臣,出镇安东大都护府,就算是方丈岛丢失,至少要保住半岛的据点,以及防备某些人的阴谋。雍国公洛玄凌,从先帝时就是久经战阵的大将,可以作为大都护镇守,陈国公洛玄云,亦可以率领朝廷禁军出征蓬莱,稳固齐国国势。”
直接把武曌作为依仗的两大宰相都调出去,政事堂中只剩下洛君薇这一个偏向武曌的宰相,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。
洛君薇在封禅之后,立刻就被加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衔,已经正式拜相。
李治闻言有些犹豫,而后转头望向武曌,“天后,现在局势严重,你觉得呢?”
现在蓬莱岛和箕子半岛上的情况如何,还不是特别清楚,齐王李泰和辽国公洛玄星是确认遇难了,还有哪些权贵死在上面,也不太清楚,这些人是否绝嗣,同样不太清楚。
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。
武曌冷冷扫过殿下,眼中有凛凛杀机,她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,当即厉声呵斥道:“荒谬,区区齐国之事,难道就值得雍国公和陈国公出手吗?
我大唐难道除了贞观旧臣,就无人可用吗?
况且雍国公和陈国公都已经逐渐年迈,又没有大的战争,将二公派遣出去,是何居心?
太宗时,有一将名为薛仁贵,在征讨辽东时立功,雍国公也称赞他有能,这些年在边境累功为将军。
朕以为,召辽国公洛玄星嫡子洛君骏回返辽东,担任安东大都护,继承辽国公爵位,镇守辽东。
再以薛仁贵加左青龙卫大将军,为齐国道行军大总管,平定叛乱,至于齐王爵位之事,先查看一下,齐王泰还有哪些子嗣在世。
待薛仁贵平定叛乱之后,将齐国诸王公继承人,带回洛阳,再行册封。”
政治危机可不仅仅在外部,也在内部,如果将洛玄凌和洛玄云调出洛阳,那朝廷内部就会开启新一轮的倒武行动。
而这次的进攻者,不是李治,而是太子,这些宰相以及很多大臣,都是太子宫中的人,无论愿不愿意承认,李弘现在和武曌是政治上的对手,这母子间的执政理念是不一样的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