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叛军各部族首领的劝降书信。在信中,我言辞恳切地表明了大秦帝国的立场。“朕深知尔等参与叛乱,多有无奈。实乃奸人蛊惑,妄图分裂我大秦疆土。大秦向来以仁义治国,对于真心归降者,既往不咎,仍会给予你们应有的尊重和权益。若执迷不悟,与大秦为敌,必将遭受灭顶之灾。”
我命人挑选了最为可靠的信使,让他们乔装打扮,秘密潜入百越,将书信送到各部族首领手郑每一位信使出发前,我都亲自叮嘱,务必心谨慎,确保书信安全送达。
同时,我派遣使者前往百越周边与大秦交好的部族。这些使者携带了丰厚的礼物,传达了我希望他们协助劝叛军归降的意愿。“若能成功劝降叛军,大秦必有重赏。且日后,在贸易往来、技术传授等方面,定会给予贵部诸多优惠。”
使者们肩负重任,踏上征程。我深知,分化叛军需要多管齐下,既要恩威并施,又要借助各方力量,方能取得成效。但这一切都充满了变数,不知最终能否如愿以偿。
随着对国库危机和百越叛乱应对措施的讨论,朝堂上逐渐形成了明显的两派。以李斯为首的一派,主张以稳为主,先解决国内经济问题,对百越叛乱采取怀柔与分化的策略。他们认为,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在对待百越问题上,应尽量避免大规模军事行动,以免加重百姓负担。
而以冯去疾为首的一派,则倾向于采取强硬手段。他们觉得,对于百越叛军,必须给予严厉打击,以彰显大秦的威严。在经济方面,虽然也认同开源节流,但更强调通过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掌控和利用,如加大对富商的赋税征收,来充实国库。
这两派在朝堂上时常针锋相对,争论不休。每一次朝会,都仿佛是一场激烈的战场,双方各抒己见,互不相让。
面对朝堂上的党派分歧,我深知必须运用平衡之术,才能掌控大局。在一次御前会议上,我召集了两派的主要大臣。
“众爱卿,如今大秦面临内忧外患,国库空虚、百越叛乱,此乃我大秦之危机,亦是我等共同之挑战。无论采取何种策略,目的皆为大秦的繁荣昌盛。李斯爱卿主张怀柔分化,冯去疾爱卿主张强硬打击,皆有道理。但我们不应因意见不合而分裂,而应求同存异,共同为大秦谋划出路。”
我看着他们,目光坚定而温和。“在对待百越叛乱上,分化与军事准备应同时进校既要积极分化叛军,又要厉兵秣马,做好随时出征平叛的准备。在经济方面,开源节流的各项措施需协同推进,不可偏废。”
大臣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5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