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听了我的话,纷纷点头。我明白,平衡朝堂势力并非易事,需要时刻保持警惕,根据局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策略,确保大秦这艘巨轮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平稳前校
在处理朝堂事务的间隙,我收到了各地关于灾荒的详细奏报。河南郡的奏报中写道:“境内多地旱灾肆虐,河床干裂,农田荒芜,百姓颗粒无收。饿殍遍野,易子而食之事时有发生。百姓为求生存,纷纷背井离乡,四处逃荒,所过之处,一片凄凉。”
南阳郡的奏报同样令人痛心:“暴雨倾盆,洪水泛滥,冲毁房屋无数,道路桥梁皆被冲垮。百姓的粮食、牲畜被洪水卷走,如今居无定所,缺衣少食,疫病也开始在灾民中蔓延。”
看着这些奏报,我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。百姓乃国家之根本,如今他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,我必须尽快采取措施,拯救他们于水火。
我立即诏令各地官府,打开官仓,向灾民发放粮食。“务必确保每一位灾民都能领到足够的口粮,不得克扣。对于那些老弱病并鳏寡孤独者,要给予额外的照顾。”同时,派遣太医署的医官们,携带大量的药材,奔赴灾荒之地。
“要全力救治患病的灾民,控制疫病的传播。在灾区设立临时医馆,为灾民免费诊治。传授灾民一些基本的防疫知识,让他们懂得如何预防疫病。”我对太医令叮嘱道。
为了确保救灾物资能够顺利到达灾民手中,我还安排了专人负责监督运输过程。“若有胆敢贪污、挪用救灾物资者,一经查实,严惩不贷,绝不姑息。”
除了提供粮食和医疗救助,安置流民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也是当务之急。我下令在各地设立流民安置点,搭建帐篷,为流民提供临时住所。组织工匠,帮助灾民修复和重建房屋。同时,鼓励当地百姓与流民互帮互助,共同度过难关。
“对于愿意留在当地开垦荒地的流民,给予土地、农具和种子等方面的支持。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,重新过上稳定的生活。”我深知,只有让百姓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,国家才能真正稳定。
尽管希望通过分化策略解决百越叛乱,但军事准备也丝毫不能放松。我召集了蒙毅等几位重要将领,商讨兵力部署和粮草调配问题。
“蒙毅将军,你认为若要出兵百越,需调动多少兵力?”我问道。
蒙毅沉思片刻后回答道:“陛下,百越之地地形复杂,叛军熟悉当地环境,且多山林,不利于大规模兵团作战。依臣之见,可先调动五万精锐之师,其中骑兵一万,步兵四万。骑兵可用于快速穿插、追击,步兵则负责正面推进和巩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53页